查看原文
其他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如何为观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弘博网 弘博网 2023-10-07



近年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事业得到有效建设与发展。而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博物馆对社会以及公众的教育意义及其社会教育功能也越发得到重视。近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更进一步突出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作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始终将“传承民间工艺,弘扬传统文化”视为己任,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深挖本馆特色文化,不断探索对外合作的模式、策略,近年来更是推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为此,弘博网也专程走访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了解其社教活动的开展情况。


民间工艺进校园探索馆校合作新方式


为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学相结合,持续开拓馆校合作实践,以加深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知。据了解,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继2017年分别与广州市荔湾区23所学校共建了广彩、广绣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在全市设立了60家广彩、广绣教育试点学校之后,2019年再次携手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创建了28个剪纸教育实践基地和16个广彩、广绣教育实践基地,以共同推进广彩、广绣、剪纸文化的校园传承工作。


那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具体是如何开展馆校合作的呢?


1编写专业教材,服务学校综合实践课程


为了加深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广东地区现已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广彩、广绣、剪纸等地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然而,课程广泛开设的背后,却是相关教材的缺失,主要依靠授课教师自行收集资料或是邀请相关传承人进行实操示范,缺乏系统性与延续性。


为了提高学校地方综合课程的效果,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分别于2016年、2018年编写了《传统工艺课堂之广彩》、《传统工艺课堂之广绣》以及《传统工艺课堂之剪纸》等教育读本,旨在向广大少年儿童传授民间工艺的相关人文知识,加强他们对民间艺术起源和发展过程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发自内心喜欢、欣赏、认同本土文化的新一代青少年。


《传统工艺课堂之广彩》教材


据馆方介绍,此套教材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其中,教师用书完整、全面地介绍了传统工艺文化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工艺流程等,内容系统而深入;学生用书则在教师用书的架构上,精简内容,突出重点,在语言、视觉呈现上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民间工艺的相关知识。同时,教材还有配套的资源卡和学习卡。资源卡专门为教师所设计,不仅列出了教学重点,还提供了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文献资料、相关视频链接等;学习卡则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互动练习,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教材还配有教学光盘,包括了工艺流程的动漫视频和结合课程的多媒体游戏。



同时,教材还十分注重实地教学,鼓励教师将课堂搬进博物馆、工艺基地等校外场所,通过参观展览、了解传统工艺品生产制作以及开展工艺体验专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广彩”“广绣”“剪纸”等传统民间工艺的理解。


2“五个一”系列活动,让民间工艺走入校园

随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开展,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特别推出了“读一本书”、“上一堂课”、“看一个展览”、“参加一次活动”、“举办一次展示”等“五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馆校合作的模式。


其中,“读一本书”中的书正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传统工艺课堂之广彩》、《传统工艺课堂之广绣》以及《传统工艺课堂之剪纸》教育读本,通过进校园项目得以在课堂中进行推广,为更多教师学生所用。


《传统工艺课堂之广绣》教材


同时,为了帮助学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民间工艺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特别提出“上一堂课”的理念,即针对教师推出广彩、广绣等传统民间工艺的培训课程,邀请相关领域的业务专家及传承人分别从理论与实践出发,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教授广彩、广绣等传统民间工艺的起源、发展、题材、分类与艺术鉴赏,以及示范其基本技法和应用,力求让参与教师掌握基本要领,学以致用,从而增强教师们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了解和知识储备,确保课程能在校园内更广泛、持久的开展。


广彩教师培训班学习现场



此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开展了送展览进校园活动,并配合展览设计制作了参观工作纸,让学生们得以在校园中带着问题、深入地“看一个展览”;同时,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通过“参加一次活动”,如带领学生与广彩、广绣工艺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考察工艺制作流程、动手体验绘制工艺品等。


送展到西关培正小学


作为进校园项目的总结,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特别在系列活动结束后,为学生们在博物馆展厅中提供一次展示优秀学习成果的机会,旨在通过“举办一次展示”对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民间工艺期间的付出和努力给予鼓励,并激发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学生作品展


弘博网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为方便进校园项目的推广与实施,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系列活动设计上,既注重相互关联性,又强调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让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从中选择,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活动开展。


合作研发课程深挖博物馆馆藏特色


为加强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应用,最新出台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以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开发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始终积极探索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并从中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相关机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深挖馆藏工艺和馆址建筑的特色,从而共同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教育课程。


2018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本馆重要展览“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18-19世纪的中西成扇”为依托,甄选代表性文物,结合青少年学习认知特点,以广州外销扇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为核心,研发出了“外销扇的故事”这一知识理论与体验产品相结合的博物馆教育课程。据了解,该系列课程分为“时光中的扇子”“扇体的秘密”“扇子的绝世容颜”“扇子旅行记”4个主题,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以及教具的研发设计。


《外销扇的故事》教育课程教具


课程开发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于2019年与广州市15所中学签订了《外销扇的故事》综合实践课合作协议,让“外销扇的故事”课程得以走进校园。据馆方介绍,博物馆除了为负责该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向学校提供课程的电子版资料、配套互动体验包以及辅助数字资源(包括“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虚拟展览、外销扇展品3D互动等内容),全方位保障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同时,博物馆充分考虑了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灵活性,由学校在校园里自主开展教学,并可在博物馆既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自行调整安排。为了更好保证学习效果,馆方要求学校需在一年内至少安排一次博物馆实地教学,并在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向博物馆提交一份课程教学总结。



同时,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在馆内和线上开展“外销扇的故事”实践体验型课程,分别通过线下课程和线上图文、视频,在讲述“外销扇的故事”的同时,引导观众通过手工体验、情景剧表演、艺术鉴赏等实践,更好地领略这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传承极具匠人精神与广府特色的民间工艺,树立文化自信。


《外销扇的故事》实践体验活动


此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于2019年与第三方合作开发了“广府传统建筑小课堂——以陈家祠为例”教育课程。该课程是以馆址陈家祠建筑为蓝本设计、面向初中学生的建筑教学课程,包含12个主题内容,并配合主题开发了教学教案、演示文稿以及辅助教学互动的教具产品,旨在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更好地了解广府传统建筑特色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对文物建筑价值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打造品牌活动传递博物馆特色文化


当前,在博物馆事业日趋成熟稳定的条件下,要使博物馆教育项目在公众间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必须加强教育项目的品牌化建设。高品位的教育项目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品牌意识的确立成为博物馆教育项目长远发展的关键。为扩大教育活动的影响力,确保教育服务的高质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基于本馆特色文化,打造了一批具有独特性的品牌教育活动


1老少皆宜、独具特色的“灰塑探索营”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一般装饰在门额、窗框、山墙、屋檐、瓦脊、牌坊等处。灰塑制作以石灰为主要原材料,其题材多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运用谐音或象征等寓意手法,往往装饰于祠堂、庙宇和豪宅之中,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表达出来。目前存留的古建筑中,以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等处的灰塑尤为出色。其中,陈家祠建筑上的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最。


首进中路屋顶“福禄寿三星”灰塑


为了利用这一独特资源,更好地向观众普及灰塑知识,增进观众对灰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重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于2015年特别举办了“灰塑探索营”活动,并延续至今,已然成为博物馆的一大品牌活动。



据馆方介绍,此品牌活动的最初创意源自馆内周期性的灰塑修复,为了方便观众更好地了解此项修复技艺,从2015年灰塑修复开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就面向所有观众“开放”修复过程,在介绍修复历史、工序的同时还策划了“爬上连廊看灰塑”等活动,吸引了中小学生、市民、媒体等群体对于灰塑的关注。在修复工作完成后,为了延续此系列活动,博物馆随后推出了“灰塑探索营”品牌系列活动。该活动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大师,在带领观众近距离欣赏灰塑装饰、提供专业解读导赏的同时,结合动手体验工艺制作的流程,教授参与者如何理解灰塑的文化涵义并使用灰塑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系列活动针对不同群体举办相应主题的专场活动,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


灰塑保养维护施工


灰塑工艺制作体验


2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研学营”


近年来,博物馆以其资源的丰富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研学群体的关注,并成为研学旅行中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和教育环节。为了满足公众对于博物馆的研学需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自2017年推出“研学营”这一品牌活动以来,积极努力探索切实可行、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课程主题和课程模式,制定符合本馆教育发展的研学课程专项计划,并筹措经费,投入人力和资源推进博物馆研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发展。据馆方介绍,目前“研学营”已形成6-8套主题研学课程,每年均有开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羊城晚报》报道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研学活动


其中,2018年,馆方精心为来自全市11个区的300多名学生打造了“传统工艺文化研学营”文化大餐。在此次研学营中,学生得以跟随广彩、广绣、剪纸工艺传承人的脚步,探究工艺制作流程、亲手体验制作工艺品等,通过活动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前世今生”,增加对乡土文化历史的认知;2019年,在进一步推广“广彩”“广绣”“剪纸”“外销扇”等研学课程的同时,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开发了“陈家祠建筑研学”和“广州百年风情研学”课程,以本馆建筑、文化特色为基础,进一步丰富研学课程内容;同年,博物馆还面向粤港澳大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吸引了近百名粤港澳大学生参加。2020年,博物馆加大力度进行研学课程的深化和提升,组织开发“广彩”“广绣”“剪纸”“灰塑”“陈家祠建筑”研学手册,并联手本地主流媒体开展了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敬匠心,颂传承”研学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研学短视频征集比赛及线下主题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特色岭南文化有深入了解。


学生们在剪纸传承人练晓红老师工作室


“广州百年风情”综合实践课程泥塑体验活动


此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和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合作,精心策划了“非遗工坊”系列活动。自2017年推出至今,“非遗工坊”面向广大市民连续推出各种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主题多样,且经常和各种节日相关联,针对不同群体举办专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如今,“非遗工坊”也成为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品牌活动,每次开展都会受到市民的欢迎。比如,2018年3月4日,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馆内推出了广绣体验活动的女性专场,反响热烈。各位参与者在广绣工艺师的带领下,挑战了富有岭南特色的荔枝题材。两个小时的飞针走线,学员们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妇女节。再如,2019年8月,馆里推出了工笔画扇青少年专场,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享受欢乐暑假。


“非遗工坊”三八妇女节女性专场


招募教育顾问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助力发展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馆校合作,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丰富、更有内涵的教育活动,密切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联系,2018年,来自广州市中小学校的28位教育人士受聘成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首批教育顾问,使得组建博物馆教育顾问团的这一想法最终落地。


2020年教育顾问工作会议


在谈及招募范围及工作内容时,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顾问团主要面向热心于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在职教师、教育部门人员、相关行业专家等,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参与博物馆顾问会议,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提供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宣传与开展,积极参与推广博物馆教育工作等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教育顾问颁发聘书


为了鼓励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博物馆教育事业,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为教育顾问提供多种福利,包括颁发教育顾问聘书,参与博物馆组织的相关培训、优先参与博物馆体验活动,优先获得博物馆展览、讲座等活动的资讯及出版刊物等。据了解,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于2020年组建了第二届教育顾问团,受聘顾问覆盖广州市多个区的中小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


针对特殊需求开展特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在为社会大众提供多元教育服务的同时,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始终秉承着自身的教育特色——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老年观众、残障观众提供多元化启迪式的社会教育服务。以此为理念,近年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无数热爱博物馆的老年观众、残障观众提供了数十场暖心的社教服务。其中,针对老年观众,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特别推出“灰塑探索营·10月长者专场”,并在重阳节开展“重阳节敬老剪纸作品展”“‘花语寄春秋’重阳压花卡片制作体验活动”等活动,为老年观众送去关怀;针对残障观众,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开展了多项专场活动,如与广州社会福利院共同举办的“我们和你在一起”手工艺体验活动、“游古祠,做工艺”肢残人士专场活动、“佳果月饼馈真情 牵手团圆迎中秋”中秋融合活动以及线上手语导赏系列等,以让博物馆教育惠及更多群体。


“花语寄春秋”重阳压花卡片制作体验活动


“游古祠,做工艺”肢残人士专场活动


作为祖国大陆与香港、澳门两地联结的窗口,广东如今已与港澳形成深入的合作,形成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交流的基础上,粤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也在同步进行。为了给粤港澳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工艺有更多的认识,对中国文化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发挥广州历史文化名片的资源和作用,于2019年与暨南大学合作推出了“粤港澳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探索营”系列活动。这一项目包括了四大类的系列活动:传统工艺体验活动、传统工艺研学活动、传统文化巡展活动和非遗工艺解说活动。开营当日,12名暨南大学的粤港澳大学生参加了首场工艺体验活动——象牙果雕刻。其后,暨南大学的粤港澳学生和海外留学生又多次来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体验广彩、广绣、剪纸、广府木雕、珐琅工艺等。这些身份特殊的学生们,在手工艺体验活动的浸润中,逐渐培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与认同。


象牙果制作体验活动现场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行业日益壮大,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公众,作为肩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职责的博物馆,其社教职能越来越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当然,在引起多方关注的同时,博物馆人也需要时刻清醒,博物馆社教绝不是“一时的狂欢”,如何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教育活动,如何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始终是我们每一个博物馆人不忘的初心。



资料来源: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回顾往期精彩
河南博物院推出“考古盲盒”,上线即秒杀!
新馆 | 洞庭湖博物馆即将开放,六大板块展示“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月刊 | 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成立、英国博协召开年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封顶、最佳研学路线出炉......十一月文博大事一览尽
陕西博物馆达325座,年均接待观众超4900万人次
讲述世界故事,“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幕
又一“现象级”文化大展亮相辽博,一展“唐宋八大家”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座谈会召开
美国疫情反弹,博物馆开而复关
明年起!海南省将逐步实现大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到博物馆等场馆学习1次
《国家宝藏》舞美视觉概念短片正式首发
洛阳今年年底将建成100家博物馆!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